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双减”提出把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主阵地的重要主体和主导者就是教师队伍。近年来,南明区以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服务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多向发力、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全区教师教育改革纵深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南明区以服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教师内生性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立足资明博体育金、人才、机制等方面,协同赋能、提质增效,促进南明教师发展体系迭代升级,增强工作动力、活力、合力。
在资金投入方面,区委、区政府始终优先保障教育经费,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自2022年7月起,在全区推行“劳务派遣教师薪酬方案”,以校龄、职称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劳务派遣教师待遇。
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人才递进式培养机制教育培训,分层分类制定教师教育培训计划,构建从初任教师—区级教坛新秀—区级骨干—市级教坛新秀—市级骨干—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的人才梯队,逐步形成有利于优秀教师成长的人才递进式培养机制明博体育。实施“头雁”工程,通过学校行政团队、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一对一”“师徒结对”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练好内功,坚定信念,厚植教育情怀。
在教师补充机制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公开招聘、人博会引进、公费师范生录用、选调等多元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按照师生比和学科要求及时补充中小学教职工,形成了“全区一体、余缺调剂、精准投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近五年来,全区累计招聘编制教师830名。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南明区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明博体育理改革,逐步实现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方面,积极探索“以聘代调”人员调配管理新模式,简化教师调配手续,学校编制不足可带编到新学校,实现“以聘代调、编随人走”;建立“岗位周转池”,由教育部门负责,按工作需求在系统内进行灵活调配、均衡配置,推动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备;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充分保障中小学校的用人自主权。
另一方面,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设置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南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断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
此外,南明区始终坚持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2023年作为全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年”,2024年作为“提升年”,2025年作为“巩固年”,通过抓学习强信念,抓典型强引领,抓问题强调研,抓整改强处置,抓机制强巩固,全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学校办学治校的积极性,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023年贵阳市“阳明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辖区31人位列全市第一;
——2023年上半年贵州省优质课比赛,全区4人获一等奖;
——2023年贵阳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全区共331件作品在市级评审中获奖。
近年来,南明区以“端棻杯”观摩课和“南明之春”赛课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督促学校按照“一人一案”精准发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使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课标,赋能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思想变革,提升业务素养。
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教师培养,实施以新任教师为对象的“启航计划”,以教坛新秀为对象的“新秀计划”,以骨干教师为对象的“名优计划”,以专家型教师为培养目标的“卓越计划”,以教育家为培养目标的“领航计划”,逐步建立梯队式教师培养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支持鼓励年轻优秀教师继续攻读教育硕士、博士,激励教师向高层次的专业化道路发展教育培训。
同时,按照每年不低于5%的比例培养递增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拓宽骨干及“三名”人才队伍培养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后备教师骨干赴北京、上海等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邀请北京、上海等地优秀教育专家赴南明开展专项培训,为教师、干部成长提供面对面帮助与指导,培养一批国家级名师及骨干教师。
截至目前,全区共培养了义务教育阶段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站4个,名师工作室27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0个,名校长工作室13个,各级骨干教师1700余名。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下一步,南明区将继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实抓细,持续在关键环节抓执行、求实效,不断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紧迫感,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南明实践。(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