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教培行业呆了5年,小机构、大机构都呆过,自己办过一次学校,失败了,当老师的时候工资除去大学毕业刚入行的前半年,一般能够保持在2w左右。目前也是自己做,社区的那种,收入还可以,不过有第一次创业的教训,我还有一份线上老师的工作,线上的工作至少能够保证温饱。
就我的从业经历来看,只要是个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教培行业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毕竟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教育系统里,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也不需要费太大的劲。薪资水平的话,正常一二线城市,上个半年班,自己有了学生之后,基本上拿到8k+没什么难度。后面再接新班,加上各种续班奖金,口碑奖金,满班奖金之类的,如果不从事其他教研管理工作,基本上2w是绝大多数老师的收入天花板了。不像金融行业等其他行业,可能刚开始的很难,基本都是打杂的工作,薪水也就那么点,但是等到一两年之后,薪水可以无限double下去。
我一个新东方的前同事(985毕业的),过年回老家,亲戚问他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他说:“在培训机构上班。”(说新东方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新东方烹饪学校,做厨师的,毕竟人家广告做的好)
亲戚意味深长地说:“哦,在补课班是吧…”后来有人问他在哪工作,他一律回答,在上市公司做培训…
而且我还发现这里面还有很有意思的两个鄙视链:1.年龄段,认同感从高到低分别是:高中——初中——小学(只讨论k12)。也就是说,你要说你教高中,那一般普遍认为挺厉害的,教初中,也还可以,教小学…嗯…补课班的小学老师。2.学科,认同感从高到底分别是:英语——数学或语文(只讨论语数外三科),如果你教英语,还挺牛的,毕竟是外语,如果是教小学数学…嗯…补课班的小学数学老师…
其实这是很多老师会遇到的问题,家里人会心里想,读了这么多年书,就培养出了个这,在辅导班当老师。不关注教培行业的都不知道,2019财年新东方净收入超过200亿,只占全国教培市场的1.4%,对于这个超万亿市场的行业,就认同感来说,似乎有点格格不入。
关于假期这一点是个硬伤,教培行业的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正常的节假日,除了春节,基本上在其他人愉快的周末开始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了忙地晕头转向。就拿刚刚过去的国庆来说,唯一重叠的就是十一这一天,我过完国庆节,属于全国人民的国庆节才刚开始。
要是如果你有个女朋友,想周末或者节假日除去逛个街,不好意思,别想了,除非她也是老师。人性化的机构会给你双休,但是普遍的还是单休或者休一天半,有点资本家压榨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意思,哈哈哈。
整体休息时间的反常化也导致了教培行业朋友圈的狭窄。在职场上认识的人或者说发展的人脉基本上都是老师,基本上很难遇到在其他行业干了两三年跑来培训机构当老师的,也就是说培训机构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是一毕业就入行的,他们的朋友圈也同样都是老师,而朋友身份的单一化也间接提高了今后转行的难度,当你厌倦了当老师的时候,你发现身边都是当老师的,连一个领你转行的人都没有。
机构的老师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要备课、磨课、写教案、批改各种作业,解答学生任何不懂的问题。家长在公立学校老师面前是“”,但在机构老师面前身份反转,变成“强势群体”,学生成绩上升,学校老师教的好,学生成绩下滑,她找不到学校老师,只能找你,只会觉得是你没教好。
无法真正区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生活,没有什么真正的上下班时间。下班之后英语老师听学生语音,纠正发音,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哪里不够好,理科老师打语音讲解题目,十一二点甚至凌晨还在批改作业很正常,都是一些持续化常态化而又看起来细枝末节的事情,但是家长认可你,愿意连续付费在你这里学的最大原因就是你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因为他们通过这些他们看到的得出结论:你很负责。
假设你在跟朋友吃火锅,图片发过来,语音打过来,你不接吗?一次可以,两次呢?你跟家长说,不好意思,现在是我的下班时间,我不能给小朋友解答问题。
无论线上线下,作为老师来说,边际成本都很高,你能够服务的学生最多也就那么多,你无法做到像制造业一样,哪怕几十个亿投入研发,只要产品热销,研发成本可以分摊到每一个产品上,使边际成本趋向于0。而作为老师来说,你无法服务无限多个学生,就我了解的而言,一个机构的班级满班人数最多也就25人,就算你带8个班,全都满班也就200人(我认识的老师当中,单期带的学生总数最多有160人,通常超过100人就已经够老师受的了,带的人数多服务质量必然下滑,间接影响续费率),这就是你为机构创造价值的极限了,边际成本高反过来也决定了收入的天花板。
消费者关心的事情无非三点:产品、价格、服务。与其说机构老师是教育工作者,不如说是服务工作者。有很多刚入行的老师都满怀着对教育这项伟大事业的热爱,梦想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培行业的特点是,学习周期长、付费频次高、属于持续性消费。你要想拿到高工资,必须要家长持续性地消费,要想家长一直买单,那么你除了课上的好之外,服务要更好,对于学生的教学服务要做到出乎家长意料之外。
教培行业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实际体验者与付费者的分离。不像买衣服,绝大多数时候你买的衣服是给你自己穿的,冷暖自知,但是教培行业不一样,你搞定了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搞定家长,因为学生再喜欢你,家长不付钱啥也不是。
现在很多机构都有要求老师要做到可视化(教学可视化、服务可视化、进步可视化)。就是除了学生自身做到之外,你还要让家长知道你是怎么做的,要把你给学生做的服务以及一系列工作展示给家长看。举个例子:教师A,课程上的很好,但是与家长基本上0沟通,没什么服务,也没什么外化;教师B,课程上的一般,但是与家长沟通的很好,服务很贴心,外化也做的不错。如果你是家长,你选哪个老师?其实这就是个悖论,你的课程质量并不能代替服务,而需要将服务上升到高于教学的位置上来,家长才会买单,所以很多机构在招聘的时候,除了基本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看你的沟通能力,你要是说个普通话都坑坑巴巴的,那估计你也当不上老师。
除了作为服务者之外,机构考察老师最重要的指标是家长持续付费的比例,也就是续班率,由此也决定了老师必须充当销售的角色。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你是老师,你最了解学生,所以由老师去沟通最适合不过了,出于成本考虑,即使付给老师续班奖金,对于机构而言,这也是最优解。
在我入职新东方的那年暑假,跟我一起进新东方的老师大概有80多个,带完暑期低价班之后,最后剩下的不到30位,暑假老师留存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些老师的转化率不高,他们其中有很多985、211的名校毕业生(难道他们的教学功底会比留下的老师差?)。当然,作为机构来说,不会辞退你,因为那样会有法律风险,机构会不给你班带,在新一线的底薪你呆了几天就会主动辞职的。(并不是黑新东方,这是客观事实,无论作为哪一方其实都能够理解,对于私营企业来说,都是以盈利为第一宗旨,更何况是上市企业呢)
导致离职高的一大原因就是与直属领导之间存在矛盾。很多机构的中层管理者甚至是分校校长都是90后,如果是从教师岗位晋升上去的领导,必定要看的数据依据就是所带学生的续费率,其实,做老师与做管理完全是两回事,你老师做的再好,毕竟还是属于单线工作,但是管理是个系统化工作,缺乏管理经验去管理下属那必然会矛盾频出。
领导能够教给下属老师的干货并不多,说来说去也就那么些东西,肯学的老师即使领导不教,几个月的时候自己也足够学会了。
既然没什么本事,甚至有时候续班率都不如我,那么又凭什么管我呢,凭比我多来了两个月?感受是双向的,当你讨厌领导的时候,那必然领导也不可能喜欢你。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说越是从底层一路拼杀上来的领导越是吹毛求疵,往往等他坐上校长的位置反而心平气和很多。
原本打算写完的,但是写了一些现象之后就到了三点半了,明天还要早起上班,睡了睡了,有人看的话再写写好的方面~
我上文所说的内容是关于我从业几年来看到的一些现象,评论区也有很多朋友留言,我也不是很善言辞,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写写。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数据:2020年有7万的硕士在送外卖。我想说的是在学校里面,我们的产业教育很多时候是一种制式化的教育,并没有承担起教育使人成为人的这个使命。大学生一出门茫然无措,也正因为教培行业的入行门槛低,起薪比较高等等原因,所以有这么多毕业生不明所以就鱼贯而入,而后的工作当中发现有很多弊病,就会有很多种无名之火。
看到很多评论区的小伙伴在说各自的悲惨遭遇,我提一个观点,一家机构的留人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衡量:
反过来,你的工作选择也可以照此对应,如果你所在的机构连上述一点都满足不了的话,那还是早点溜吧。
如果你打算长期从事这个行业,你不可能当一辈子老师,那你势必要学会这个行业里的不同岗位中需要做的工作,而且大概率上来说你在当地的收入水平必定是和你的工作能力挂钩的。其实无论你做什么,想要获得高收入的话,沟通和销售技能都是你有所增益的一项能力。
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被安排扫厕所,因为机构里不请保洁,小孩子上厕所的话,你们也知道,我就不说了,免得你们恶心。最后自己劝自己坚持了下来,那家机构尽管薪水平均也就6000+,但是我感觉我那半年多学到挺多东西的,什么逐字稿啊,背到凌晨两三点,我对于学科的教学体系也是哪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包括销售,去户外招生,拿着个那种摆摊的大伞去坐公交,刚毕业脸皮薄,看着老老师在学校门口拦着骑电动车的家长上去就一顿讲,当时是真的感觉分分钟都呆不下去了,经过时间的摧残,最后自己也成了拦电动车的一员。虽然当时很难受,等辞职之后一想,那也是自己的宝贵经验。如果没有那时候的拦着家长去招生,那我估计我连出去发传单都会腼腆地不成样子。所以,事情可以辩证地去看,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所工作过的三家线下的机构,同事关系都比较好,即使离职了之后也还是会经常联系。关系和谐的一个底层原因是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你带你的课,续你自己的班,你上的课多你的薪水就高,续费续的好奖金就高。通常来说老师们都是大学刚毕业就从事了机构的工作,所以思想上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的事情,所以你可以很轻松地跟同事们相处,甚至可以在职场上拥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说是大机构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想往管理层上走的话,去小机构,对自己的考验也很多,学到的东西会多一些,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你只要自己有两把刷子,到哪里你都吃的开,只要你肯学,大机构小机构都一样,关键在于自己。我很喜欢《大学》里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既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行业,而又想从事这个工作,那就只有改变自己,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如上半部分回答所说,基本上现在机构的中层管理都是90后的,我刚毕业那会儿,学而思号称是非985、211毕业生不要,现在随着在全国的扩张,学历限制也变成了只要本科就行,学校扩张那么势必需要人上去,新东方去年一年在我工作的城市新增了16个教学点。如果你想在机构里混出点名堂来,那么尽可能去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
之所以会存在像我们这种社区化的名师工作室,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们不断升高的教育需求与优质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我刚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在想,在不想成为管理层的前提下,我35岁之后怎么办?
我在新东方遇到的真实案例,两个初中学生来报名,孩子问的问题是我的老师漂亮吗?年轻大概率与漂亮或者帅气是捆绑的,中年男人大多都油腻,中年女人大多也没有徐娘半老。数据表明,颜值高的人比颜值低的的平均薪水要高出20%,这本来就是个看脸的社会,而且在教培行业,估计等到35岁之后跟着那些刚毕业的小姐姐们一起蹦蹦跳跳的也不太有可比性了。
更何况就算我们现在年薪就算有20w或者30w,也挡不住资本增值的变化。所以我选择了自己出来创业,第一次是失败了,当时来说亏了不少钱,因为要还这个钱,机缘巧合之下,我就整了个社区的学校,收入比上班强很多,要谈成本的话,社区型的名师工作室唯一重要的成本就是时间了,其它的真花不了几个钱,我并不是劝大家都去创业,只是给大家讲讲。
总结一下吧:我们大多数的工作焦虑都是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意和对未来的恐惧,要想消除这种焦虑感唯一的办法就是大胆去做,无论辞职也好,换行业也好,自己做也好,都要坚持你所相信的。
更多教育机构工作室实操干货,请关注石乐至的小谷堆公众号(lezhiup),对教育工作室感兴趣的也可以加我微信(lezhi_686)。
”利益相关:曾经在深圳两家培训机构任职2年,这两家都是广东地方性非常有名的大型连锁培训机构。之后回三线城市在一家当地最好的培训机构(非连锁)任职5年。曾经七年的培训机构老师经历,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培训机构当老师不适合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经营。可以说也是吃青春饭的一种工作。教培行业的本质是教育服务行业,所以培训机构老师,服务员的角色大于老师,你不是灵魂的工程师,也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业者,你只是个服务员、机构的赚钱机器。
和正常上班休息时间不一致。大部分机构上班时间是周三~周五:14:30~21:00,周六:8:00~21:00;周日:8:00~18:00,当然也有部分机构是单休的。另外节假日一般是要补课的,假期是提前或推后休息。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你会和你的朋友、家人休息时间不一致,最后你的圈子只限于同事之间。
另外由于经常是晚上21点才下班,回家、洗漱、随便玩一下就0点了。所以会成为夜猫子,作息很不规律,如果第二天上午不用上班,那么很容易睡懒觉,感觉一天时间过得特别快。
特别是在周六和周日,基本上会连续上课10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如果全是班课的话,会特别累,主要是站久了,另外嗓子会受不了。
还有就是寒暑假,基本上会每天10个小时的课,有时候要连续上课半个月才能勉强休一天,当然也可能一个多月没有一天休息,讲课能把自己讲晕的程度,讲课讲到嗓子痛是常事,几乎每个老师都有慢性咽炎,主要是用嗓过度了。但是我也知道,如果一直在培训机构当老师,慢性咽炎估计一辈子也完全好不了。
反正我有一次连续上课了半个月,每天12个小时的课,连中午12点~2点都在上课(你问我怎么吃午饭?我们上课一小时有十分钟课间,草草吃个面包什么的呗),后来是声带嘶哑到发不出声音。你们就能明白什么叫高强度。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年轻时还是可以完成的,但是你觉得自己35岁了,45岁了还能扛得住吗?还能拼得过年轻的小伙子们吗?等你40多岁了,你还需要这样拼命上课挣钱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可悲呢?
我履职过3个机构,除了管理层,基本上全职老师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下,年纪大点的,也不会超过35岁。
大型一点的机构,老师都是走星级的,每个不同等级底薪相差300~500元之间,星级升降标准由续班率决定。所以教学能力不是最主要的,能不能让家长和学生继续续费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同时也是销售。哪怕你上课讲的是狗屎,但是你能让学生喜欢你,家长愿意续费,你就是机构最棒的老师。课讲得再到位,没人续费的话,时间长了会被开除或辞退的。
老师的另一个升职方向就是管理方向,大型机构路径一般如下:普通老师——校区学科小组长——校区文理科组长——学科组长(整个市)——教学主任——分校校长——校区(一般一个市)总负责人。差不多这样就到头了。普通老师一般往管理方向能做到学科组长差不多到头了。教学主任上面那些职位基本都是跟着机构创始人的元老当任。
再说说小机构,小机构基本上你就一直当老师吧,管理方向的升职不用想了。稍微大一点的机构,管理岗位一般有:学科组长——教学主任——校长。普通老师表现优秀的能做到学科组长,然后到头了,没有升职空间啦。因为教学主任一般都是校长聘请过来的。
你以为你是去机构当老师只需要上好课而已,只能说你太年轻了。只想好好上课是一种奢望。老师需要做的工作有:
1、备课,你以为是一周备一次课就可以吗?不是这样的,如果是大型机构,那么你接的学生段会比较少,这样比较好备课。但如果是小点的机构,你可能需要带四五个年级哦,以我为例,我教初高中物理:暑假的时候,我需要带九年级复习班(上八下内容)、九年级预科班(九上内容)、高一预科班(高一上内容)、高二复习班(高一下内容)、高二预科班(高二上内容)、高三一对一。另外一对一一般上课内容还不一样,所以你们知道我的备课量啦,而且很多需要自己制作讲义,并且打印好,我觉得自己能一天各种年级切换没神经错乱都好牛。跨段教学还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去小型机构,你可能还需要跨学科教学,酸爽不酸爽?!
2、教研,教研就是俗称磨课,大型机构备课简单一些,但是磨课特别狠,还有的要求你把一节课说的每句话写下来(逐字稿),一个字,一个标点不能写错哦,上课按照逐字稿上课,酸爽不?!其他机构也会要求教研讲课,反正挺浪费时间的,教研效果很难评价。另外还喜欢搞搞讲课比赛之类的。
3、制作教材,大型机构一般有专门的部门制作教材,直接用就好。但是一对一还是需要自己制作,另外不同地区也很难通用。还有小机构一般没有教材,不同老师讲的教材都是自己做的,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制作,同一个年级,你需要春季同步教材,暑假复习和预习教材,秋季同步教材,寒假预习和复习教材。然后如果你教四五个年级的话,你大概需要制作二三十本教材,每本十多讲不等。
4、家校沟通,这个是最心累的部分,一般咨询师给你安排了学生,马上要和家长沟通学生情况,上了第一次课,马上反馈学生情况。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前做好沟通,打好预防针,不然考试炸了,会特别麻烦。考后询问成绩,分析原因。每一期快结束了做好续费沟通。每一期没有续费的要继续跟踪沟通,说服家长学生过来报名,如果你手里有100多个学生,想想这工作量吧。
特别是暑假,有时候一天10个或12个小时的课,21点下班,晚上回去基本要沟通到0点以后。另外经常会遇到傻毕家长,因为上课期间没接他电话而投诉(以前解释过上课不让接电话),很想知道给他孩子上课时和别人聊半个小时电话,他会是什么感受。还有投诉微信回复不及时的,说老师服务不到位,我也很想上课能玩手机,能玩微信呀,其实我也很无奈呀。最后还有一种投诉叫成绩没提高或者考差一次,他们会和机构领导说老师从来没有和他沟通过。
所以各种培训机构老师,记得短信、微信记录不要删,打了电话设置好自动录音,以备不时之需。到时候有证据,直接和领导说,再怼回去,别惯着他们了!想换老师就换,好走不送,只要自己有能力,真的不在乎那么一两个学生,也不在乎换机构工作,但要是多遇几个这样的家长会把你累死。
5、开会,开会可以说是中国的特色,培训机构也不例外,之前我担任学科组长,一般一周开三个会左右。每周三下午组长例会,其实也没啥事,就是没事找事开会,比如每次聊组内家校沟通情况啦,没事预估个续班率啦,领导分享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啦,比如编制内老师多辛苦,又有一个辞职来机构面试啦,反正不会谈那么多培训老师去考编的事,额,主要是洗脑,这个环节我比较想睡觉。
开完组长会议,接下来组长回去召集组员开个会,传达会议精神。周四可能还会有个公开课要去听,或者全体教师大会,反正会议不会少。
6、如果你去了一家小型机构,你不仅是老师,你还要搞宣传招生,比如时不时上街发发传单或者扫楼(把宣传单放到整栋楼住户门上去),或者学校门口发给学生,家长会的时候去学校门口拉横幅发传单。还需要做做招生接待,拉着去免费和家长聊,或者免费试听你的课,或者试听一个小时,这个基本不会给钱。当然也有可能需要搞外呼,给你一堆家长电话,一个一个打过去询问是否需要报课,这个时候你就是一个销售人员。以前你是怎么对待推销电话的,现在报应来了,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
另外你可能是一个清洁工,小机构请不起人搞卫生,所以你们的教室卫生清洁会分给老师,每天检查是否干净,不干净就自己弄,其实没分到厕所还是不错的明博体育,如果是厕所呢,慢慢熬下去吧。
1、管理方向,这个一般要去大型机构,比较正规,小机构几乎没有管理岗位可以晋升。在大机构表现优秀,当然主要体现在续班率,教学能力上,另外有机会担任小组长,一定要去争取,虽然工资多不了多少,但这是作为老师晋升管理岗的第一步,然后好好干,争取慢慢晋升上去或者熬年限,有管理校区的机会一定要去争取,可以成为新校区负责人,这样慢慢步入管理方向。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可以脱离教学了,争取慢慢负责一个区或者一个城市的校区,这一步已经是很多人的天花板教育培训。但做到了校区负责人的程度,待遇方面基本解决了,也不担心随时被开除,就算跳槽也很有竞争力了。
2、教材研发方向,足够优秀的老教师是有机会,前往大型机构总部搞教材研发的,这个就要在教学方面足够优秀,熬年限,等待内部推荐或内部竞选去教材研发的机会了,这个也可以脱离教学。适合40岁左右就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3、自己开培训机构,如果想自己开培训机构,不建议去大型机构当老师,因为大型机构比较正规,分工明确,当老师只能接触教学方面的工作,其他管理、招生、咨询、宣传接触不了。光靠教学很难把培训机构做成功。
这个时候去中小机构优势就出来了,因为小机构分工不明确,人数少,当老师还得搞咨询,宣传等等工作,会比较累,但是很锻炼人,熬个两三年,机构怎样运作都接触过了,这样积累一定的人脉和学生资源,也赚了一些钱,可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自己开机构了。我有不少同事走这条路,前期会非常非常辛苦,特别是招生压力大,坚强地活下去吧,你的机构能坚持下来三年,我相信你基本已经成功了。前期不要想赚多少钱,这个要靠后期,学生数量上去了,钱是轻而易举的事。
4、考教师编制,因为培训机构上班时间特殊,导致的结果就是空闲时间也很多,比如周一周二,还有周三到周五的上午,不要用来睡懒觉或者玩游戏、看小说。争取在30周岁或者35岁考到公办学校,虽然待遇会低一些,但这是长久之计。不要听那些人说什么工资两千多块。其实还有各种你自己都不懂的钱发,像十八线中部城市,待遇已经算低的了,但是平均下来每个月四五千还是有的,可以过得不错了。另外房子不需要自己租,吃饭学校至少一天解决一两顿,这里能省下差不多2千。另外学校社保基本按当地最高档标准交,在培训机构就算正规大机构,很多都是按最低档交,中小机构社保都没有。
还有公积金,以前我们机构没有公积金,后来校长争取到了,大家群里大呼校长万岁。你们知道一个月交多少么?一个月公司给每个老师交了100元,自己交100元。在深圳那个广东大机构老师公积金也是一个月200元,说出来都不信吧,可以去试试。而十八线有编制老师公积金是这个五六倍,刚入职就交这么多,还不需要呼喊万岁,单位按程序自动给你办理。
所以那些和你说工资只有两千多的有编制老师的生活,你需要在外面每个月赚到七八千才能和他持平。当然培训机构也是可以月入过万的,只是会非常非常辛苦,比如暑假,完全可以一个月拿一两万。但是平时每月会少不少,特别是九月、十月就是淡季。
如果能考到一线城市比如深圳、广州的公办学校,你已经是人生赢家。另外当老师其实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赚钱,这个有点敏感,就不说了。
5、考公务员,很多人在中年换工作都很困难的,意味着要重新开始,而目前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35周岁之前可以考公务员。公务员这职业虽然待遇只是中上,但是社会地位高,这是一个除了自己不满意其他人都满意的职业。特别是在经济形势越差的情况,公考会越火热。
培训机构老师考公务员其实非常有优势,其他工作的人很少接触考试了,工作几年想考公务员需要大毅力。而培训机构老师对考试再熟悉不过了,至少对考试不反感。而且复习的时间也很多,周一周二两天,周三到周五上午,平时上班有空也可以看看书,复习时间比其他工作的人充裕太多。
另外面试的时候也很有优势,毕竟当老师的人要每个问题扯两三分钟不要太轻松,声音洪亮,经常面对学生家长,讲台站习惯了,面试一点不紧张的好嘛,就这几点秒杀80%的竞争者。我以前的同事,也有不少走这条路的。我选择的也是这条路,2019年公一次性上岸。
如果你也有意向考公务员,推荐2本书,一个是行测真题卷,练真题效果最好,另一个是申论的规矩,祝你也早日上岸。
今天先说这么多,有时间,或者有人看再继续更新。有关培训机构的事,你们想知道的,都可以提问哈。
先说下本人情况,16年毕业,坐标上海,从事高中数学的辅导。目前月入30k,寒暑假能达到月入50k,全年40W左右。这个收入在圈子里面已经很低了(月入百万的大佬请不要来笑话我),但是回顾从毕业到现在的职业发展路线,我还是感到很多不容易。今天我想通过分享我的经历和见闻,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培训机构工作,完全可以一直干下去,关键看你怎么干。那些说干不下去的人,很可能是抱定打工的心思,打工是肯定干不下去的。在我看来,教培老师的职业规划分成四步:
刚毕业一定要去大公司大机构,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不要担心大机构钱少要求多,大机构的特点是让你见世面,告诉你一个行业的常态,帮你迅速变得专业,少走很多弯路。新老师入行,最需要的不是那点钱,而是迅速实现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教学经验这块儿,只有通过大量上课,才能迅速积累,小机构招生没保证,不像大机构那样能迅速帮你把课排满。此外,大机构也能让你迅速适应职场适应社会。
这个时候上的课往往都是一对一,一对一的好处在于,教学上以答疑解惑为主,只要你平时刷的题够多,讲题的思路够清楚,那么备课压力并不大。这对新手老师是非常友好的,而且也不会误人子弟。
总体来说,此时的月收入都不到一万,寒暑假的时候会达到1万5左右。很弱小很苦逼,但是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做准备。
经过前一阶段的积累,自己水平已经可以独立了。这个时候脱离机构单飞,在外面做兼职老师。
做兼职老师一定要尽量去找班课带。班课和一对一区别很大。这时候只会解题、讲题已经不够了,一定要对于学科、对于高考有着系统的归纳。标志就是自己原创一套完整的高中教案。当然了,这只是教研方向的努力,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还要学会如何去管控学生的课堂纪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做兼职老师一定要认识很多同行的人,特别是前期,认识几位生源介绍人和圈内大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里要感谢我的发小,是他把我拉到了很多这样的群里,也是他介绍了几位重量级大佬给我认识。我发小现在做的比我成功,有自己的工作室,我认为这与他灵活外向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兼职老师的好处在于收入更高了。每节课都可以收到300+,这个时候月入差不多可以稳定在12k,寒暑假20k吧!我一年前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这个钱虽然不比在机构做全职老师多,但是胜在自由自在,人很舒服,休息的时间很足。
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急于把课排满,而是继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我给自己规定的上课时间就是周六5节+周日5节。周一到周五我坚决不上课,家长要求上我也不上。之所以这么任性,就是因为我想把周一到周五的时间空出来做教研。或许有人会问:这样做收入不是太低了吗?我的答案是:不会!我给大家算一笔账就明白了。
假设周一到周四每天1节课+周五2节课+周六周日每天5节课,这是非常满的课表了,每周16节课,每月64节课教育培训。就算你每节课300,每月才19200,考虑到学生请假,一个月18k左右。人会非常累,而且没时间做教研。这样下去不用一个学期,学生就跑光了。
但是我那个时候每月只上40节课,做二休五。休息的时间我全神贯注地研究高考,研究表达,教学水平就像火箭一样往上涨,来听的学生很多。跟我合作的机构都乐开了花,给我3个学生不要一个月就变成了8个学生。口碑起来了,课时费也给我加上来,一节课从300加到500,班课甚至能得1000+。另外介绍人也很高兴,后面给我介绍的学生一节课都是800(这个基本上是上海大部分家长愿意支付的最高价了,更高的也有,但是都比较特殊,比如搞奥赛和自招的那些学生). 最终的结果是,虽然还是40节课的量,但是收入远远不止18k.
所以我一直觉得,毕业前几年,成长很重要。前期宁可少挣点,也要快速具备核心竞争力,千万不要过度依赖出卖体力和时间,那不是长久之计。
教学水平真正上去了,就可以尝试自己招生做工作室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需要做到世界最好,其实只要达到上海市重点学校老师的水平,学生就已经对你非常信任了。如果你能达到八校甚至四校老师的水平,那你一定会受到学生疯狂的追捧。
招生的途径并不多。有的是学生确实有进步,家长给转介绍的,这样的很多。教育嘛,根本上还得靠口碑。
有的是我从机构离开之后,机构的学生跟着跑出来的。我没有刻意挖墙脚,但既然学生信任我,愿意跟我来,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好意。
还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在自家小区附近发一发传单,偶尔也会家长来咨询上课。如果不怕麻烦,也可以到学校门口发。
我身边最牛的这一批老师,全都是上大班课的。一节课100+人,每人200元。可能有的人会担心大班课的学习效果。我这么说吧,除非是那种自身问题特别大的学生,否则大部分学生上一对一其实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还不如去上名师大班课。因为很多同学学不好,并不是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或者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他没有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只要能接触到真正的名师,成绩进步很快。
像这样的老师,你请他去上一对一,一节课给5000他都懒得去。这样的老师在上海也都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招生往往都是掐尖儿,只教四校和八校的学生。普通的市重点学生人家是懒得教的。我之前有幸跟这样的大佬学习过,人家那种学科思考、命题研究、教学方法,我除了用叹为观止这个词来形容外,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比较好了。佩服佩服!不过也要感谢大佬们没有搞“市场下沉”这一套,给了我等一席生存之地。
第一,去考学校老师。因为课外培训行业老师的工作时间跟正常工作工作时间反着(别人休周六日,我们忙周六日。别人工作日一到五,我们休息日一般在周一周二。寒暑假孩子放假了,我们最忙。平时周一到周五孩子放学了,我们可能有课,下班晚。),导致很多有了孩子的老师,无法面对这个工作时间,只能改行。另外小培训机构太多,大多待遇比较差,非常不稳定。跟学校老师当然没法比。
所以考学校老师成了这一行老师们最大的希望,也确实,很多老师最后的出路就是去考学校老师了。把考上学校老师当成人间最大的美好。
但是你去问问学校老师,他们在学校里美好不,又肯定会有一大堆人冒出来说一大堆不美好的地方。目前总结起来有这么几方面:第一,觉得待遇低。有人说,什么?老师还觉得待遇低?你去知乎搜索框搜搜当学校老师什么感觉。你看看是不是很多老师抱怨待遇低。
其实你选择做学校老师从来也不是因为觉得它工资有多高,是因为它稳定。它不会失业不会辞退不会降薪一路五险一金保你到老,所以它叫铁饭碗。因为打不碎。
但是稳定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怎么变。你涨不涨工资,跟你自己怎么努力,怎么奋进,没啥关系了。你想涨工资得看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你整个当地学校的政策了。
稳定,就意味着工资有天花板。你想一个月上两万三万,当学校老师不出去代辅导班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私企,就意味着不稳定,不稳定就是风险高,风险高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机会也大,收入没有天花板,你要是有能耐,在大的辅导机构学而思新东方,一年几十万也是有可能的。
然后,有很多人抱怨公立学校里管理僵化,晋升机制僵化,工作没有工作动力,人际关系变味。
其实你要知道,在学校工作就跟在政府工作,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一样,是给国家工作,不可能像一个企业一样随时跟着风向改变,它的管理方式,几十年都没怎么变化了,当然会有很多不人性化而且官僚主义作风的东西在。这也是私企和国家机关不一样的地方。
在私企和在学校,你的职场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在私企,你不需要是谁的儿子,谁的亲戚,你只要能工作有效果,你能给老板赚来钱,你就有存在的价值,就能升职加薪。在学校体制内,你工作再有效果,想往上爬,想评职称,你得靠啥呢…你懂的。这不能说谁好谁坏,有的人善于搞人际关系,我觉得还是去学校好。有的人就是工作狂,不擅长搞人际关系,还是在培训行业待着更快乐。
总之,没有哪个地方是你的极乐世界,哪里都有哪里的烦恼。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完全快活的。公立学校不是你的天堂,不是考进去你就快活似神仙了。把两面都考虑到。如果家里房贷一大堆,孩子嗷嗷叫,父母指望不上,基本贫二代,又有工作能力,我觉得还是在培训学校里继续待着发财机会更多。
我从2009年入行从未动过去公立学校的念头,赤裸裸的跟你们说,我知道去了我就得到一世的稳定,同时也失去了这辈子发财的机会,靠老爷们儿实现阶级跨越几乎不可能,要想从穷二代变成富一代,就得在培训行业里找机会。我就是想发财,怎么着吧。
很多人把这个当成自己在培训行业当老师的终极目的的。如果说在k12行业有百分之百的老师想着将来考公立学校,就有百分之百的老师想着过几年出去自己办辅导班。最后真出去自己办班的有百分之十(把老板的学生带走的占这里面的百分之九十),一年后能活下来的剩百分之四,两年后能活下来的剩百分之一,最后收入比在机构里工作略高的占这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九九,剩下那个万分之一,真的突破重围,发展成了辅导学校,做了老板。比如我。
教育培训行业,一点都不比其他行业好创业。不是是个老师出来发一圈传单就能做个辅导班那个年代了。
而且你首先要想的,是你的家庭收入如何,是否承受的起先投入几万块钱(不需要大的投入),然后你应该有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不赚钱,或者赚的比在培训学校时还少。就光一两年不赚钱这一条,很多人真的受不住。
后面在创业的过程中还要承担多大风险,操多大心,我就不说了,有机会在别的话题里聊。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老师都做着将来出去做辅导班的梦,但是只有百分之十敢做,只有百分之一活下来了,只有万分之一真的做成了辅导学校,大家谁都不傻,谁都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一旦你动了真心想走这条路,所有的困难就能把你赌死。
不是不能出去自己做。这关系到你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个公平评价。你在行业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水平。你真是老师当中的佼佼者,是公司的精英分子,能力超群,家中财力也够,你再琢磨着自己做。
半路死掉的是啥人?就是过于高估自己实力的人,一个辅导学校十几人的小团体里混得不错,就以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的人。
这么说吧。从我09年入行到19年,十年了,我们所在城市的辅导班和辅导学校死掉了无数茬,每年都有很多从大机构里出来的老师办辅导班,但是每年都会消失一茬,转行一茬,转让一茬,可是十年过去了,也没见几个机构跟新东方,学而思似的异军突起,十年前的格局跟今年的没啥差别。
我在学生期末考试那天在每个学校门口发了700个无纺布广告袋子,一个成本0.5元,同时发了五个学校,四个小时花了一千六百多块钱,事后一个给我们的家长都没有。这都太正常了。
我不是说以上的路你不能选,而是你要仔细的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家庭情况,适合走哪条路。不适合的就不要再惦记了。
在这第三条里,我又加一项,你要考察你的公司,你的老板,给你的发展空间,工资水平,是否值得你一直待在这个地方。
如果不值得,你就努力工作,学习经验,获得成长,换个值得的辅导机构。这应该是所有辅导机构老师职业发展规划里最稳妥的了。应该说是稳妥而兼顾收入。
也有人一直当老师,不过这种非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真不是一般人一直能忍受的。
本人去年毕业的,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中型培训机构工作,职位是初中的语文老师。
深圳市的中考制度是每年只有一半的学生能上公立高中,一旦落榜,便只能在价格昂贵的私立高中或中专技校之间选择。
而钱从学生身上来,所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本就不够单纯,多多少少都与利益挂钩。
第一次听课,就见到学生在课堂上威胁老师:你再给我留这么多作业我就不报名了。
因此,公司强制规定每天和所有家长进行微信反馈,每个月要和所有学生家长进行电话反馈。
例如对学生说班上有多少人已经报名了,就只有你们几个没报名,再这样你们下学期的成绩一定会一落千丈的。
他本人还是很有特色的,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经常和学生以及家长提交钱的事情让他觉得违背了教师的本心。
甚至直接对学生说只要你们报名我就有奖金,到时候请你们吃东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刚好他们的共同学生又比较多,既有利益冲突又有观念冲突,最后闹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他们水火不容。
他私下对我说:我首先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但是公司要求我做事首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员工。甚至让我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越有希望报名的上课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最后的结果是他主动提离职,毕竟对公司来说,要以让学生续费为目标,情怀远远没有这个值钱。
同事在暑假过度用嗓发炎后,用着扩声器说大家安静点,老师不太舒服,需要小声讲课。
总而言之,教育培训机构的待遇可能比学校高一点,本人的学生比较少,所以工资大概是6000。
培训老师和编制老师就像是分属圈里圈外的两个群体:圈外的人想进去,圈里的人想出来。
本人当然知道深圳公办学校的待遇较高,深圳市的经济在全国是比较好的,不管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甚至是合同工的待遇都是比较可观的。
本人加过一个全国性的教师群,很多在二三线城市工作的编制老师真的都在吐槽待遇低,农村的老师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现在学校老师的杂事也是很多的,简而言之,教师真的是一门复杂的工作,需要用心去支撑的一份工作。
编制相对稳定,深圳编制老师的工资在全国排在前面,所以如果您有幸是深圳的编制老师,我只能说非常羡慕。或者是二线城市高收入的编制老师,我也表示很佩服,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你们拥有较强的能力,不然不可能在严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盖茨比中的原话我记不清,大意是这样:当你想要批评某个人时,要记住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你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
所以,希望高收入的编制老师对部分收入平平的机构老师不要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
看到微博上有句话希望共勉:经常背Lv包包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背了几十元的包就觉得low,他们能够接受每个人的不同。
相反,部分倾尽工资买lv来炫耀的人才会觉得别人很low,这种优越的背后是满目疮痍。
我这篇文章是想和大家分享个人的真实经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欢迎大家积极探讨,但也请大家相互尊重。
再来回答一下大家评论底下的问题,有人质疑我工资太低的,我只能说这就是我的线多的工资是怎么生活的,我在深圳的公司有提供住宿,条件不错,每月需要自费的也不多。而且我的饭菜都是自己做的,所以对于我这种学历一般,刚毕业的人来说觉得已经不错了,生活的也可以很滋润。
反正在有限的条件下,去追求自己该追求的东西。6000元过6000元的日子,60000元过60000元的生活呗。明博体育